校本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校本研究
寻找整理的桃花源【施东荣】

——整理课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 来源:籀园小学 发布日期:2015-05-04 浏览次数:

林清玄在《暗恋桃花源》一文中这样写道:“只要不失去心里的桃花源,不管时空如何演变,我们也能身着白衣,在黑暗中潇洒前进。”想到整理课,我们一直在研究摸索的整理课,正如桃花源。我们期待能走过阡陌,穿过溪流,眼前豁然开朗,到达我们所期盼的美丽的桃花源。

   ——题记

一、问题提出

整理课研究了这几年,可惜我一直在变换班级,不能以一贯之,而且每个班级的特点不同都在不断对我提出挑战。这学期我新接班三(4)班,班集体纪律松散,上课随意插话,交头接耳,随意走动,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要在这样的班级落实整理课,让学生安静地整理是有难度的。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我发现整理习惯与行为习惯是相辅相成的,行为习惯好的孩子就能很快地进入整理状态,掌握整理方法。反过来,整理能力强的,行为习惯也必定是好的。我根据学生出现的以上问题结合我对整理课的理解,坚持做了以下几件事。

二、行动与策略

策略一:品学兼修

针对班级的特点,在这个学期一开始,我就在整理课上渗透行为习惯。把对行为习惯的整理作为第一个月的重点,我设计了整理课自省篇的表格,让孩子在整理课开始的时候对照表格进行自我反省。

整理之自省篇

1.升旗时,我总是会肃立敬礼。

2.晨会的内容也许不是我喜欢的,但我会坚持到晨会结束,不喧哗,不与他人随意交谈。

3.做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时,我会认真做。

4.排队时,我总是快速排队,不让别人等待,我还会注意跟着前面,不让自己掉队。

5.我离开座位时将椅子放到桌子底下。

6.上课前,我把文具整理好。

7.上课铃声响起,我会马上在位置上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8.课堂上,我总是认真学习,大胆发言。

9.别人发言时,我会认真倾听,就算他讲得不好,我也会真诚地给予掌声。

10.别人在学习时,我不影响他。

11.我的抽屉总是整齐,如果不整齐,我会马上整理。

12.不让纸屑掉在地上,如果掉在地上,我一定会捡起来。

13.我会把垃圾及时放入垃圾桶。

14.我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15.我见到老师会有礼貌地问好。

16.吃饭时,就算遇到不好吃的菜,我也会试着尝一尝。

17.吃完饭,我会把餐桌整理干净。

18.值日时,我会按照要求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19.我和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

20.我借用别人物品时总是征得同意。

21.不小心碰到别人,我一定会先道歉。

22.弄坏别人东西,我会道歉并尽量赔偿。

23.别人对我有误会,我会等他冷静下来再解释。

24.就算很生气,我也会深呼吸三次,告诉自己要冷静。

自我反省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于这些行为要求熟稔于心了,也就缩短反省时间,把重心放在学业整理上。在学业整理方面,首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然后和学生以及任教老师一起制定整理导航。

整理导航

一、想一想,翻一翻。

先想一想:

1.想一想今天学了什么?

2.想一想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3.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与过去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是不是有什么相似之处?

再翻一翻:

1.翻一翻书,看看我刚才所想的与课本是不是一致?

2. 看看我刚才在想的时候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3.看看课后的题目我是否都会了。

二、补一补,订一订。

先补一补:

把课堂上未及时完成的任务补完。比如课堂笔记有遗漏的地方,课堂练习未完成的地方,我能及时整理并补好。

再订一订:

订正各项练习、作业本、听写等错误的地方。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

三、问一问,查一查。

先问一问:

我今天新学的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吗?如果有,把它提出来去问问老师。

再查一查:

今天学的内容有没有特别难的地方?有哪些知识我掌握不好的吗?我可以自己检测一下。数学可以做一个题目,语文和英语可以把难写的写一写。背诵和口语的内容我可以到走廊读一读,可以在走廊找一个伙伴互相检测。

四、预一预,标一标。

今天的知识整理完了,我要想一想每天要学哪些内容,我可以翻翻书,预习明天的内容。我可以在书里做一些批注,标一些预习标记,提一些问题等。

有了整理导航,我引导学生放在整理文件夹的首页,将自省篇等表格也放入整理文件夹中,再根据导航要求去一步一步落实,老师注重观察落实。

策略二:家校兼顾

整理课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课堂会整理,更重要的是让整理形成辐射,让孩子随时随地会整理,能拓展到课外,即使没有整理课孩子也能主动整理。我设计了整理之家庭篇。
    
表格更多的是指向行为习惯方面的,旨在引导孩子在家庭中能更好地与父母相处,在家里也能很好地整理。通过父母的评价,让父母也能起到监督引领的作用,同时增进亲子关系。但是因为孩子不能及时地送回导致评价滞后,回来发现效果不太理想,便取消了,我希望明年考虑周全再做。

策略三:扶放相间

为使孩子尽快掌握整理方法,我采取分阶段指导,逐步落实的方法。

1.分阶段指导。例如在整理课之自省篇的指导时,我从幻灯片的提示到老师的细致观察,最后让孩子自我反省。

整理课之自省篇

轻轻地拿出自省篇的提示纸,进行自我评价。整理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告诉自己下次继续努力,如果整理到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告诉自己下次努力做到。

自省篇指导之后,学生掌握了流程之后,我开始指导学习篇。指导过程比整理导航更加细致。而且三门学科分科指导。

整理课之学习篇

第一步:想一想,翻一翻。

一、想一想:

1.想一想今天学了什么?

2.想一想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3.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与过去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是不是有什么相似之处?

语文:1.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2.新学的字词中特别难读难写的是哪几个?

3.重点段落是哪一段?

数学:1.这节课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与以前什么问题有联系?

英语:1.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新学了哪些单词?句式?

确定程序的整理课上,每节课前都引领学生去回忆整理程序,直到学生能熟练掌握整理程序了。现在大部分学生能静静想,也知道想什么,看什么,问什么了。

策略四:动静结合

整理课四十分钟,如果全部让学生静默地整理,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整理课分成两段比较科学。前二十分钟,学生根据整理导航静静整理,提出问题,到信息传递栏寻求帮助,后二十分钟,互相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继续自主整理。动静结合,一张一弛,学生比较喜欢。最后留几分钟老师进行总结。一学期下来,由于学生个个性因素,安静整理这一块不是非常理想,但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提高,提问的质量也有所提高。而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孩子会不依不饶,一定要解决才高兴。叶鸥翔老师认为孩子的提问能力提高,有时有精彩的问题提出,觉得很幸福。孩子也学会了看书。

三、成效分析

1.课堂观察:学生在整理课上能提出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信息传递栏使用正常,学生都能充分利用信息传递栏。但是学生还是比较浮躁,用具的整理也不够到位,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但是,任何一项习惯的形成都将有一个过程,让孩子慢慢地形成吧。

2.关于整理课和整理本的学生座谈:我做过一个调查,100%的学生喜欢整理课,90%的学生认为整理课有收获。

3.学生对整理课的评价:

谢震:我喜欢整理课,因为我们既可以在教室里学习,还可以在走廊里背书,我喜欢在走廊里看书,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去帮助别人。

郑佳宁:我喜欢整理课,因为整理课能让我们回忆一天的知识。我最喜欢在整理课上和小伙伴一起到走廊上读书。

陈诺:我喜欢整理课,因为我通过抄写生字,有一些不会写的生字会写了。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交流。我觉得整理课是好玩的课。

罗皓腾:我喜欢整理课是因为我们可以出去提问题。

赵奕祺:我喜欢整理课,因为可以出去交流,获得答案。

吴昊洋:我喜欢整理课,我收获了许多很难发现的知识。

徐诺:我喜欢整理课,因为整理课可以让我们自由订正,可以让我们复习预习,还可以问问题。

邢尹:我喜欢整理课,因为可以整理心情和整理课程。我喜欢在整理课山预习或复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

4.相关文章发表:郑佳宁同学撰写的《瞧,我们的整理课》登在了《九山湖》上。

四、问题与思考

在我的努力下,班级整理课的面貌有所改善。以上提到的方法一直坚持下来,从不间断。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班级里不是100%的同学以最佳的状态进入整理课的。始终有几位学生是游离于整理课之外,可以说是假整理。这几个孩子都表现为学习兴趣不浓,作业偷懒,成绩后进。那么,如何让后20%的学生也能很好地进入整理课,掌握整理能力,形成整理习惯呢?整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程度呢?如何呈现整理课研究的数据?这些问题是我接下来要实践探索的问题。另外,我过去尝试的抽屉式整理本因为学生的整理习惯问题,无法实施,我今年只是做了一些铺垫,比如准备了文件夹,设计了封面,把整理导航放进去,教学生学会用文件夹收集资料。希望明年在行为规范落实的同时能在整理的方法与能力方面更进一步,比如学会使用抽屉式整理本等。

 


 

教学研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