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片走向——应用lapbook的知识整理行动
温州市籀园小学 陈珍珍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陈珍珍,来自温州市籀园小学,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科学教学中应用lapbook的知识整理行动,尝试让知识从碎片走向整体。
以往的复习中我们常常会以这样的知识梳理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但是这两种形式1.知识结构单一,仅仅是点状罗列;2.知识体系脆弱,没有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结;3.(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被动,被动吸收;4.(这样)学生思维卷入不够,生成性知识较少;5.(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成效较低,难以举一反三,知识迁移。为了突破这些知识整理的壁垒,我尝试寻求新的途径。
在一次偶然的美国STEAM平移课程分享会上,我了解到美国教师在完整的项目化学习后,会让学生用lapbook的形式进行项目的总结分享。这种极富创造的记录形式马上吸引了我,在我看来这比传统的知识梳理要有趣多了,就想着它能不能运用到我们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呢?于是就去搜寻了这方面的知识。
一、什么是LAPBOOK
确实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教学中经常会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应该有不少老师也听说过Lapbook,翻译成中文,它也被称为折叠书、翻页书或者是主题书。其实简单的来说,lapbook就是一个大文件夹内包含着许多小的迷你书,将一个主题下的关键信息和详细内容汇总,并以立体书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具体操作实施
项目的实施,具体学生会经历以下步骤。学习知识、了解Lapbook、根据内容选择模板、制作优化、展示交流
接下来,我以《水》单元为例说说我的具体实施过程。
这个单元以“水”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主题鲜明,各知识的联系也较强,对于知识整理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三年级学生,这样清晰的板块能让他们更好地完成。
1、(实施过程中)学习知识。是实施的基础,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呈现才能丰富
2、(再是)了解Lapbook。因为学生是初步接触,我自己也制作了一份《水》单元的lapbook给学生做参考。并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介绍lapbook和各迷你书的使用
u 建议选择简单的翻页式模板
u 统一其中一个迷你书的设计样式(如这里仪器部分的整理,都是翻页4的形式,部分比较难的图片也是直接打印给学生)
u 这样是为了尽量让每个人都有成功体验(避免学生第一次做就怕了,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玩的学习方式)
3、(紧接着)学生就可以根据内容选择模板
u (模板超市中)每人最多可选取6种模板,同种模板数量不超过2个。这样减少学生模板选择的单一性,如果数量不足学生也会自己尝试制作。
u (个人确定好之后)每个小组会有一张小组统计表,由组长统一登记、领取、分发(这些学生都能自己完成,也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
4、(至于)制作优化(基本是课后完成)
这是三年级的时候个别孩子的作品,会稍显稚嫩,不过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也能初步运用模板去呈现不同的知识,并汇总成这样一个整体。
到了现在的五年级,关于《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我也尝试让学生用Lapbook的方式梳理。这次我不再展示整体的参考范例,就出示了一个关于“地震”的迷你书,其它就由他们自行设计完成了。
请看两位学生的作品。
这是一位女孩子制作的,制作比较精致,(火山的作用、地震的作用、水的作用、中国几种常见的地势……)像地球这样的图形都是自己绘制。
下面是一位男孩子的作品,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但也具自己的特色,板块清晰,排列十分清爽。
就这样在不断的尝试中,我发现Lapbook是一个值得慢慢探索慢慢发展的教学工具,让教学实现了许多突破:
1.化零为整,从碎片走向系统。(将知识化零为整,一份Lapbook就是一份主题书,包含了主题内容下的各类知识,让知识从“碎片”走向“整体”)
2.图文并茂,从意识走向知行(它将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让触觉、视觉和思维相结合,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动手表现出来,实现从意识走向知行)
3.自主创意,从理解走向创造(学生将理解的知识以个性化的形式呈现,也就从理解走向了创造)
4.适用广泛,从方法走向能力(虽然这次的尝试主要是针对科学知识的整理,但这只是一种使学生学会将知识进行联结的工具,之后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不同项目中运用,形成了从方法走向能力的跨越)
(一)“学习金字塔”与Lapbook
结合埃德加.戴尔(EdgarDale)的“学习金字塔”来谈一谈为什么要在教学中制作Lapbook。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的平均学习保持率(也就是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
在传统的知识整理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听讲、阅读、听声音、看图片。爱德加·戴尔将这几种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传统方式,都归为被动学习;并提出学习效果要达到50%以上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学生在制作Lapbook的过程中他们正是在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他们也就成了学习的主导者。这种“我要学”的主动学习也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知识冰山模型”与Lapbook
另外,通过Lapbook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学生知识归纳的准确性,体现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知识的冰山模型,这只是"冰山显性部分"。
更多藏在"冰山以下部分"的呢?学生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这些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Lapbook则需要学生动手将知识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设计结构和内容的呈现方式。本质上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行动能力。一定程度上帮助知识的冰山显现更多。
不过无论哪种理论,都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
以上就是我关于项目的尝试和体会,感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