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赏识沃土 共筑百花齐放
温州市籀园小学 虞茜茜
人性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入职的两个月内,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日益深刻。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欣赏,犹如助推剂,助力“小火箭们”圆满发射。我从细微处做起,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而教育正启航时,作为一二年级的科学教师,我面对着所教的16个班级,可谓是焦头烂额。每天奔走于各个班级,刚结束一堂课,又要急匆匆奔赴下一堂课。两周过后,我不仅喉咙微微嘶哑、双脚隐隐作痛,烦恼也接踵而至。
(一)逃
由于接管班级众多,我对许多学生印象并不深刻,但有一位学生却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年级小男生程程体格健壮,有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他上课尤为好动,经常忍不住站起来,有时候甚至还走出座位,和前排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第一次看到时,我怒不可遏。为了不影响课堂正常秩序,我简单斥责了程程。
然而,平淡的提醒并不起作用,在之后的一次托管中,他变本加厉。只见他大笔一挥,兴奋地在白纸上舞出自己的奇思妙想。直到白纸被画出了破洞,他依旧兴高采烈。于是又按捺不住自己,再次随意地走出了座位,和前排同学讨论起了自己的“绝美”画作。我悄悄走到他身边提醒,希望他能够保持安静。他回到了座位。结果倏忽之间,当我再次看向他时,他又出现在了另一位同学的座位旁。如此反复,实在让人纳闷。其他学生一般提醒过就会渐渐自觉,为什么他就是屡教不改呢?我开始了反思。
我尝试和他单独交谈,以求能剖析他的内心想法,而这次交谈却让我更加陷入困惑的泥淖。那天,我把程程叫到了办公室,开始了自以为是的“谆谆善诱”。我真诚地看着他,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而他不仅不为所动,还开始转他那圆溜溜的大眼睛,逃避我的目光。我提醒他看着我的眼睛,他却眼珠子转个不停,对我的话置若罔闻。我无奈,甚至怀疑程程是否有生理上的问题。与此同时,他在课间还时常与同学剑拔弩张。排队时吵闹插队、和同学吵架、把送给同学的小零食又要回去......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无数小事堆积,化为了桎梏我脚步的锁链,以致我每次进班心情都尤为沉重,难以预知又有怎样的挑战要面临。
(二)逮
当我看着程程一次又一次控制不住地离开座位时,还逃避与我的交流时,我知道亟需改变工作方法了。我上网查找孩子眼神逃避的原因,了解到可能是因为他不够自信,也可能是因为不够信任我。我首先自省,是不是我对待程程的态度有问题,才让他恐惧、讨厌我。我的一次皱眉、一次瞪眼、一句批评的话,可能都在向他传达“老师不喜欢我”的信号。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是寻常事,我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渐渐地,我学会觉察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上是否一直板脸,是否总是皱眉,是否老是严厉批评学生。一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非常多的肯定与鼓励,显然在这点上我做的有所欠缺。于是我尽量在课堂上去展现微笑,把批评的话转变为表扬。当我发现程程能够保持专注时,我连忙逮住机会,看着他点点头,并给予充分的表扬。在我们的眼神交汇时,我能看到他眼里闪烁着愉悦的光。虽然他依然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他在课堂上能够坐得住了。我想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感受力特别强,当我向他传递积极的正能量时,他能够强烈地感应到,并予以反馈同等的能量。微笑,搭起了师生之间的连心桥。
(三)诱
托管时,我再次耐心地找他交流,这次我不再板着一张脸,而是先轻轻地摸摸他的脸,夸奖他在课堂上的进步。我询问他为什么托管时好动,他认真告诉我,他其实并不喜欢画画,也不喜欢看绘本。我醍醐灌顶,原来是没有满足他的兴趣点。画画和看绘本或许对很多学生是有吸引力的,但必然也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紧接着我萌生了一个念头,可能学生会对科普视频感兴趣呢?
我如大海捞针般,先是在网上搜寻适合学生观看的动植物纪录片。但是冗长的纪录片显得单调乏味,并没有很多学生喜爱。然后又换成了精彩的科学实验视频,但我察觉到,学生对实验背后的原理还知之甚少。而且“爆炸性”场面呈现太多,也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我不断探寻,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富有吸引力的科普视频。视频配以可爱的解说、生动的画面,牢牢锁住了学生的目光。在每次结束观看后,我再根据视频内容针对性提问,如为什么海水是咸的?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程程每次都积极发言,其他学生的反应也十分热烈。因为程程个人,我改进了自己的工作,并让更多学生受益。我也学会积极探寻和创新托管模式,启动又一轮的思考。
同时,在与程程妈妈的交往中,我发现程程其实是个极具才华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他的闪光点,一点一点将我偏见的壁垒击碎。他非常擅长打击乐,曾经在全国比赛获奖。舞台上的他,散发着自信的光芒。除此之外,在我布置的种植大蒜的家庭实验中,他也表现突出。最终进行成果展示时,我观察到他的大蒜是经过悉心照料的,绿油油的,长得茂盛极了。他捧着自己的大蒜,冲着我骄傲而满足地笑着。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了程程的辛勤付出,并给他颁发奖状。看着他温暖的笑容,我知道我们之间坚冰一点点化开了。他的种植兴趣节节攀升,我也从他身上汲取了向上的力量。
(四)同行
现在,程程一看到我进入班级,就会带着一群同学簇拥过来,把我紧紧抱住,教室里氤氲着欢悦的气氛。课间在路上碰到我,他会兴奋地拉住我,分享他观察到的小蜘蛛、小蚂蚁。他也喜欢在我的课上发言,当我抛出一个问题时,他会迫不及待举手。他的言语表达能力也让我惊讶,他能够敏捷地反应,并完整地去表述问题的答案。而此前,他的注意力总是分散在无关的事物上,对课堂毫无兴趣,甚至让我误以为是问题儿童。虽然偶尔仍会有一些刺耳的小插曲发生,但已经是渐入佳境。我坚定地相信,我能够陪伴他一起蓬勃成长。
教育是师生双向奔赴,以生为镜可以知得失,从学生身上映射出许多的教育问题。关注学生,让我更明白自己,清晰地看到不足之处。不断的反省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让我浴火重生。同时,由此及彼,对待程程个人的经验可以转化为普遍经验,灵活运用到其他学生身上。
了解一滴海水,就是了解大海的前奏;了解一个孩子,就是了解生命的前奏。程程让我认识到,教育植根于爱,需以赏识之“活水”灌溉。唯有如此,教育之花方能怒放。很感恩在这熙攘人间,有一群小朋友来,成为耀眼的星辰,装点我清冷的暮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