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接班,巧用“幸福感”
温州市籀园小学 何品辉
突如其来的任务
作为一名刚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羽翼未丰的大学鲜肉,在入职大会当天被任命为五(2)班班主任一职并且接下了“后后妈”的重任,心情是复杂的。原先班主任朴老师因为工作调离,学校安排资深教师林老师接手班级,但因为孕价,担子又辗转落到了我肩上。在家长焦虑和怀疑的目光中,“职场菜鸟”是否能蜕变班级“辣“爸呢?倍感压力下的我迅速展开了班级建设工作。
获得孩子的尊重首先要做足前期的调研。当得知我将接手五(2)班班主任一职时,我马上联系该班原班主任,通过深入的访谈了解这个班的各类学生学习与家庭情况,及时记录,并向班主任要了学生的照片集以及过去的所有活动照片,力求开学一见面就能说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记得当时学期过半,班里有一位男生告诉我,当他一进教室我就可以说出他名字时他有多惊喜!
做一个细心的班主任。记得检查孩子们上交的暑假作业时,我对应名单做好检查记录。从每个孩子不同的作业完成质量中,我可以大致了解到班级总体孩子的水平与个别优秀或有潜力的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且在上交的作文中,我了解到孩子暑假精彩丰富的生活,开学第一周见缝插针地在上课过程中聊起其中一些孩子写的假期趣闻,孩子也会因为这份关注而对新班主任更有亲切感。
令人紧张的回复
如9月29日,家长A在开学不久后向我表达了她的焦虑——认为我现在的作业布置欠妥,不利于孩子的长远规划,并且给了我详细的改进方法。如果在不了解这位家长的情况下收到这条微信,想必是对新班主任教学工作的一个莫大打击,但是通过这位家长的朋友圈可以发现这位家长孩子的语文基础非常好,妈妈时常为孩子习作投稿并得奖,看得出来妈妈非常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且有自己的教育主张。这使得我可以理性对待这个问题,不会错伤自己的工作积极性。
朋友圈的大用途。中途接班,不光老师和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家长更是对新班主任持有一些质疑。这时候,我要先防患于未然——了解家长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览他们的朋友圈,了解孩子父母的个性和从图文中流露出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期许,这可以让我与家长的沟通更有针对性。
摸着石头过河
在摸清现状后再积极调整。我在刚接班后的一段时间内先让班级按原先的管理模式运转,在此期间逐步对弱势之处、不足之处进行改良和调整,逐步形成新的一套更缜密且有效的管理新模式。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实行改革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我们之所以这样调整的目的和出发点——为了营造更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逐步适应的过程也会在学生在心理更易接受。
在开学的第三周后,结合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在班规制定后我决定减少班干部的人数,施行“精兵简政”的计划:全班一共只设13名班干部:班长一人,副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各两人,他们同时也兼任课代表。班委实施“班干部聘任制”,任期为一年。虽然班上只有13名班干部,但其管理能力却超过了人均班委的模式,班干部间的矛盾少了,职责明确了。
但是班主任眼里不能只有数字和评比却没有真正心灵伤的沟通。因此,我接班后一直很注重和学生的心灵沟通。特别是作为一个“后爸”,一定要学会细心聆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多听学生的想法,分析他们的需求,明白他们的心理需要,和他们一起思考、成长,收获成长。
我在教室后面设立了一个信箱——取名为“最美的声音”。就是希望孩子们可以把学习中、社交中或者任何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解与我分享。在信箱设立的一学期以来,陆续收到了很多孩子们的来信。而我也一一认真阅读,并且力所能及地给予孩子帮助,这慢慢变成班级风气的净化剂。
逐渐成型的“家”
我认为一个孩子在班级群体中的幸福指数,对于他学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应该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学期一开始,我就和孩子们约定:将五(二)班打造为一个幸福的班集体——“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希望每个人在我们的班集体中都能感到安全、快乐、充实、满足和自我悦纳,同时更能够为集体、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身边的“家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为此我积极努力开展班级活动,尽可以地让孩子参与到活动的策划与管理,欢迎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能力,同时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拉近学生与老师、男生与女生的距离。
9月30日,班级开展了以“乡愁”为主体的班会。10月14日,本周的临时班委自主策划组织了一次以"团队合作"为主题的班会,每一个游戏环节能否顺利开展都提醒孩子只有学会合作配合,才能达到共赢——享受游戏的乐趣! 10月21日,班里的小书虫——张宫羽在籀园讲坛开讲,班里的同学们自发组织成志愿者:检票、确认座位、控制纪录、发放奖品和传递话筒。整个活动即然有序,同学们更是从付出中收获到了快乐。10月28号,孩子们进行了班歌的合唱比赛,我特地邀请了音乐老师作为裁判给孩子们点评助威,“幸福是有你陪伴着我每个瞬间”美好的歌声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就这样,我用“家”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家”里的每一个孩子,穿越岁月,朝向有德行、有情感、有个性、能审美的生命和谐发展。在这样一个相互牵挂着的“家”里,就有了这样一群幸福的学生和一位幸福的老师,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生活。
让感恩在“家”中流淌
学期初,轮到我们班承办以“奉献”为主体的晨会活动,第一次接手晨会活动的我感到很大压力——这是我接班以来第一个大型活动,成功与否关系到家长和学校对于新班主任管理能力和班风的检验。距离表演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联系了家委会中有相关排演经验的家长一起设计节目。
“红马甲”这个方案最终脱颖而出。在假期中,同学们受到谷励同学的呼吁,纷纷穿上红马甲,时而出现在爱心“三乐亭”中服务;时而在公交站头给司机送水;时而为辛苦劳累的清洁工人端上一杯解暑的伏茶……活动来源于孩子的亲身体验 ,且这更是值得孩子去坚持和弘扬的美好行为。
我发挥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特长,和孩子们一起设计班徽,孩子们自发地设计出了各种形态的班徽,并且乐此不疲——当孩子们看到一张张草图经过反复修改最重呈现出来最终版班徽的样子时,那种自豪,惊喜的眼神我久久不能忘记,我被这种温馨、愉悦氛围感染和打动。突然,一个疑问袭上我的心头:为什么没有教师的命令和训导,学生却在自觉不自觉中,主动地践行了班级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呢?
经过半个多月的彩排,终于五(2)班的“最美”红马甲如期上演。
活动顺利结束,朋友圈挂起了一片“红色”祝福,此次晨会表演赢得了各位家长的一致好评!也见证了最美班每一位“小马甲”的努力与付出!
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过那几年和学生家长的磨合,通过将“幸福感”的理念带入班级管理,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班风轻松和谐起来……回望这一路,深感做一名班主任的不易与收获,时时留心,处处上心,我们每一处微小的言语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改变,这既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而我还在路上……